为全面贯彻落实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—2025 年)》,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扩大心理育人工作的覆盖面、受益面,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,活跃校园文化生活,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,切实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,现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校园心理剧大赛。
心理剧的意义
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,贴近学生学习、生活,关注当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人际关系、情感、成长、就业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,传达心理健康知识,诠释心理健康问题,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、了解自己,形成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,消除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错误认知,促进专业学习、日常行为、心理素养等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,让校园心理剧成为心理育人活动的有效载体,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。
心理剧都有哪些题材
成长问题:个性发展、自我管理、问题应对等。
学习问题:学习压力、厌学、考前焦虑等。
人际问题:寝室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师生关系等。
生涯规划问题:职业选择、个人规划等。
情绪问题:焦虑、抑郁、愤怒、嫉妒、自卑等。
恋爱问题:单恋,失恋等。
心理剧的参赛流程
剧本创作:11月4日前提交
各学院成立心理剧小组,进行剧本创作,个数不限,各学院素质教师负责指导,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审核剧本。
排练、选拔:11月21日前报送作品相关信息
剧本审核通过后,开始排练,在学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,以舞台演出形式排演心理剧。各学院初步筛选,每个学院选出1部作品提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。
校级评选:11月21日后组织开展现场比赛
各学院心理剧参赛队伍现场舞台展演,相关评委老师对作品进行评选,评出一、二、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。比赛具体事宜另行通知。
省赛推荐
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根据辽宁省高校心理剧比赛实际开展情况,遴选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赛。
心理剧的评分细则
主题内涵:30分
主题明确,取材新颖,内容充实,寓意深刻;思想健康,积极向上,对大学生有教育和启发意义;内容紧密联系校园及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件,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冲突,生动刻画心理问题。
演员表演:20分
整场表演连贯畅通,演员表演要符合人物特点,突出人物性格,体现人物心声;舞台表演应大方、得体、自然、生动,有感情、富有感染力,言行能很好地展现心理活动;演员间配合默契,应变灵活。
展现手法:20分
人物刻画特点鲜明,富于个性;心理问题表现清晰,解决方法生动、实用、有效;能够运用恰当的心理剧表现手法,如独白、角色互换、空椅子等。
剧本情节:10分
剧情完整连贯,逻辑鲜明,故事发展不唐突,冲突和高潮能够很好地展开;注重表演艺术与心理健康实践相结合,辅导理论依据正确,辅导深刻。
其他内容:20分
感染力强,观众反应强烈,能引起共鸣。道具使用能准确表现剧情场景,道具切换快速安静;服装能准确表现人物身份;灯光和音乐使用到位;旁白使用能达到烘托演出效果的作用;演出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,每超时1分钟扣1分,最多扣3分。
本届校园心理剧大赛已纳入学校2024-2025学年素质教育项目(集体项目),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参赛学生可根据相关规定获得相应素质学分,获奖学生所属院系也将按照规定获得相应的绩效考核分数。
欢迎大家踊跃参与,用创意和激情创作满分作品,争取省赛奖项突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