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委员作为学生心理的防线,负责本班同学心理问题的解决,是校园中不可或缺的朋辈助人力量。2023年党委学生工作部坚持发展完善“学校-学院-班级-寝室”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,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的作用,开展大量活动,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强调心理委员制度重要性,阐明心理委员工作重心。
5月12日,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在博川校区开展,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马汶桐主讲,大一学生全体心理委员参会。
此次培训的主题为减压赋能,轻装上阵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减压和自我调适,正确看待压力,有效应对压力,及时排解负面情绪,学会平衡各种关系。
首先,老师剖析压力的组成,分别给出了定义:
压力: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体验和行为体验的过程。
压力源:生活中遇到的事件。
压力反应:个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生理、心理、行为反应。
认知体验:焦虑、恐惧。
行为体验:战、逃。
对于压力来源老师总结学生现阶段几项常见压力,分别是:家庭压力、就业压力、人际交往压力、考试压力、比赛压力、恋爱压力、经济的压力。
同时分析了6方面的压力反应,具体包括:躯体、精神 认知、行为、情绪、关系。
在压力自测中老师针对正确认识压力给出看法:
1.压力只有你觉得影响时才会产生。
2.压力与兴奋都会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手脚冰凉。
3.应该正确看待压力,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反应。
4.压力不源自于事物本身,而源于你对它的看法。
5.压力有时是好的,有时影响健康,应该保持在正确的程度。
6.焦虑水平和表现水平呈倒u型曲线。
在如何应对压力中老师强调要摆正心态,并分析了4种信念特征:
1.不合理认知:缺乏客观证据,不符合实际的渴求是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自己周围环境以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歪曲的看法。
2.绝对化要求: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,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。“我必须获得成功”,“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”。
3.过分概括:以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,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好坏一样,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判自己或他人整体的价值。
4.糟糕至极: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、推论到非常可怕、非常糟糕,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。“人生失去了意义”、一次失恋就认为“自己再没有幸福可言了”。
最后,老师针对宣泄情绪给出几点建议:
1.向外行为,包括说、写、画、唱、喊、哭,以此来放纵你的坏情绪;床上撒泼打滚;对玩具说出你想说的话。
2.破坏性的行为,保证自己和别人的安全的:捶枕头、空气拳。
END
此次线下培训活动,在互动性、专业性的讲解中结束。旨在有效缓解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压力,在不同方面正确引导大家,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、学习、情绪与生活。
2023年,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重点在于团队建设和培训教育,将以专职教师为主,不断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技能,建设更加稳定且专业的队伍,切实增强心理健康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。